引经据典 yǐn jīng jù diǎn
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。
引经据典 yǐn jīng jù diǎn
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。
拼音: yinjingjudian
拼读:蚓(yin3)|鸡(ji1)鹰(ying1),经(jing1)|鸡(ji1)玉(yu4),据(ju4)|的(de1)衣(yi1)俺(an3),典(dian3)
五笔: XXRM
语法:
语法: 《汉书·荀爽传》:“引据大义;正之经典。”
写文章~,可使论证有力。
【0】他在文章中引经据典,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。
【1】写文章引经据典,可使论证有力。
【2】很多饱读诗书的人自身会散发出一种自信,语言组织、引经据典的能力也很强。
【3】他学识渊博,通古博今,说起话来往往引经据典。
【4】名著绝不引经据典,艰深难懂,而是通俗易读。
【5】参加辩论的两组同学引经据典展开了激烈的辩论。
【6】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引经据典,风趣幽默地讲述三国,颠覆荧屏原有的历史人物。
【7】同学们的造句或小中见大、或引经据典,我不敢班门弄斧与之媲美,也不愿步人后尘,贻笑大方。
【8】老陈博古通今,说话时总是引经据典,让人无法反驳。
【9】他讲起历史典故来总是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,被大家视为“立地书厨”。
【10】尽管引经据典地说了许多,大家仍旧不支持他的看法。
【11】毫无疑问,你可以引经据典来驳倒我。
【12】他写起文章来,引经据典,咬文嚼句,学究气十足。
【13】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,借古讽今,说得鞭辟入里。
【14】他的讲演引经据典,深入浅出,侃侃而谈,不失为大惑不解。
引经据典,也说“引经据古”。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。语本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:“ 爽 皆引据大义,正之经典。” 清 张岱 《家传》:“走笔数千言,皆引经据典,断案如老吏。” 清 吴炽昌 《客窗闲话续集·某少君》:“少君引经据典,侃侃而谈,众皆悦服。”
典则俊雅 -> 雅人韵士 -> 士死知己 -> 己饥己溺 -> 溺心灭质 -> 质疑辨惑 -> 惑世盗名 -> 名声籍甚 -> 甚嚣尘上 -> 上嫚下暴 -> 暴内陵外 -> 外柔内刚 -> 刚直不阿 -> 阿弥陀佛 -> 佛心蛇口 -> 口角春风 -> 风吹浪打 -> 打凤牢龙 -> 龙战鱼骇 -> 骇状殊形 -> 形孤影只 -> 只争朝夕 -> 夕惕朝干 -> 干浄利落 -> 落魄江湖 -> 湖光山色 -> 色色俱全 -> 全功尽弃 -> 弃易求难 -> 难以预料 -> 料敌如神 -> 神输鬼运 -> 运筹借箸 -> 箸长碗短 -> 短兵相接 -> 接三连四 -> 四海飘零 -> 零丁孤苦 -> 苦雨凄风 -> 风和日暖 -> 暖衣饱食 -> 食不充肠 -> 肠肥脑满 -> 满腹牢骚 -> 骚情赋骨 -> 骨肉未寒 -> 寒蝉凄切 -> 切理会心 -> 心辣手狠 -> 狠心辣手 -> 手到拈来 -> 来好息师 -> 师道尊严 -> 严刑峻法 -> 法出一门 -> 门禁森严 -> 严陈以待 -> 待人接物 -> 物阜民丰 -> 丰亨豫大 -> 大中至正 -> 正本澄源 -> 源远流长 -> 长计远虑 -> 虑周藻密 -> 密锣紧鼓 -> 鼓唇咋舌 -> 舌敝唇枯 -> 枯鱼衔索 -> 索隐行怪 -> 怪力乱神 -> 神差鬼使 -> 使心用幸 -> 幸灾乐祸 -> 祸乱滔天 -> 天地诛戮 -> 戮力一心 -> 心比天高 -> 高才大学 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