噤若寒蝉

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

像冷天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形容不敢说话。

详细释义

拼音: jinruohanchan

拼读:鸡(ji1)印(yin4),噤(jin4)|日(ri1)乌(wu1)卧(wo4),若(ruo4)|喝(he1)啽(an2),寒(han2)|吃(chi1)啽(an2),蝉(chan2)

五笔: KAPJ

语法:

语法: 宋·张守《题锁树谏图后》:“尝怪士处明时;事贤主;履高位;噤如寒蝉;或至导谀以误国。”

例句

母亲只用眼角一瞄,我们马上闭紧嘴巴,~。

用噤若寒蝉造句

【0】有时沉默的确是金,有时却只是怯懦而噤若寒蝉。

【1】老将军一生气,全场立即噤若寒蝉,鸦雀无声。

【2】母亲只用眼角一瞄,我们马上闭紧嘴巴,噤若寒蝉。

【3】最重要的是,雍正帝严苛和狠戾的性格特征,使得那些“甄嬛”们噤若寒蝉。

【4】此言一出,众人看出少帅的雷令风行,所有人都噤若寒蝉,他们都用同情的目光望着我。

【5】道不行则隐,莫怪我噤若寒蝉,不谈国事。

【6】平日高谈阔论,但该他们说话时,却又噤若寒蝉。

【7】我就是了解祸从口出的道理,所以才噤若寒蝉。

【8】冠以爱国之名,反对派随之噤若寒蝉。

【9】爸爸正在气头上,大家都噤若寒蝉,深怕再惹他生气。

百科

成语“噤若寒蝉”,原指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。形容不敢做声。中含贬意。蝉嘶于夏秋,不久即死。古人不察,以为蝉到寒天,不能发声,形容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。【“噤若寒蝉”常误写为“禁若寒蝉”,应注意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