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诗二十三首

唐 · 李贺

龙脊贴连钱,银蹄白踏烟。
无人织锦韂,谁为铸金鞭。
腊月草根甜,天街雪似盐。
未知口硬软,先拟蒺藜衔。
忽忆周天子,驱车上玉山。
鸣驺辞凤苑,赤骥最承恩。
此马非凡马,房星本是星。
向前敲瘦骨,犹自带铜声。
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钩。
何当金络脑,快走踏清秋。
饥卧骨查牙,粗毛刺破花。
鬣焦朱色落,发断锯长麻。
西母酒将阑,东王饭已干。
君王若燕去,谁为拽车辕。
赤兔无人用,当须吕布骑。
吾闻果下马,羁策任蛮儿。
飂叔去匆匆,如今不豢龙。
夜来霜压栈,骏骨折西风。
催榜渡乌江,神骓泣向风。
君王今解剑,何处逐英雄。
内马赐宫人,银鞯刺骐驎。
午时盐坂上,蹭蹬溘风尘。
批竹初攒耳,桃花未上身。
他时须搅阵,牵去借将军。
宝玦谁家子,长闻侠骨香。
堆金买骏骨,将送楚襄王。
香襆赭罗新,盘龙蹙镫鳞。
回看南陌上,谁道不逢春。
不从桓公猎,何能伏虎威。
一朝沟陇出,看取拂云飞。
唐剑斩隋公,拳毛属太宗。
莫嫌金甲重,且去捉旋风。
白铁剉青禾,砧间落细莎。
世人怜小颈,金埒畏长牙。
伯乐向前看,旋毛在腹间。
只今掊白草,何日蓦青山。
萧寺驮经马,元从竺国来。
空知有善相,不解走章台。
重围如燕尾,宝剑似鱼肠。
欲求千里脚,先采眼中光。
暂系腾黄马,仙人上彩楼。
须鞭玉勒吏,何事谪高州。
汗血到王家,随鸾撼玉珂。
少君骑海上,人见是青骡。
武帝爱神仙,烧金得紫烟。
厩中皆肉马,不解上青天。

译文

    译文逐句全译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,银蹄飞驰一片白色宛如踏云烟。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,又有谁肯为它铸造饰金的马鞭?寒冬腊月里,草根也发甜,京城道路上,白雪撒如盐。不知自己嘴,是硬还是软,就是碰蒺藜,也要去吞衔。忽然想起,周穆王何等威风,驾驶着车骑,驰进群玉山中。骑卒吆喝开道,辞别了京城,八骏里面那赤骥马最受恩宠!这匹马可不是人家的凡马,它原是天上那房星的精灵。到跟前敲敲它瘦劲的骨骼,还会发出带着铮铮的铜声。平沙覆盖着大漠宛如白雪茫茫,如弯钩的月亮高挂在燕然山上。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,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!饥饿的马儿躺卧着,瘦骨嶙峋,粗硬的毛,刺破那斑驳的花纹。鬣毛枯焦,朱红色的光泽已消退,额发被粗长的麻绳磨断,让人寒心!宴会上,西王母饮酒已将残;东王公的饭,也已经快吃完。君王啊,如果您去瑶池赴宴,还有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?骏马赤兔,没有人来乘用,只有猛将吕布,才能把它跨骑。我听说,那矮小的果下马,才肯俯首听命,任凭蛮儿驾驭。养龙能手飂叔匆匆逝去永不返,如今再无人培养重用英贤。寒夜里霜雪把马棚压坍,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被折断。亭长载者骏马,急忙划桨横渡乌江,神马乌骓在悲泣,向着寒风。君王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,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!宫马赏给宫女,养在宫禁中,镶银的鞍垫,绣上漂亮的麒麟。中午在虞坂上拉盐车的骏马,却在风尘里遭受着艰难饥困。额上刚刚挺聚出削竹般的双耳,身上还没露出鲜明的桃花斑纹。但有朝一日需要冲锋陷阵,把它牵去,定能帮助将军建立功勋。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?久闻他豪侠的美名远扬四方。他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,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。马鞍上覆盖的赭红罗帕,喷香崭新,马镫上绣绘的盘龙,鳞甲生动逼真。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,看看我,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?若不是随从齐桓公出猎,怎能显示驳马的伏虎之威?一旦跃出那荒僻的山沟坎陇,定能看到它掠云腾飞。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,骏马拳马騧归属英主唐太宗。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,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。晶亮的铡刀细切青嫩的禾苗,垫砧间落下喂养爱马的碎草。世人怜爱那颈细悦目的驯服小马,富人跑马场上惧怕骏马牙长性暴。伯乐走到这匹马跟前一看,正是匹骏马,旋毛生在腹肚间。而今却扣减它的草料,何年何月它才能飞越青山!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,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。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,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。勇士双重腰带似燕尾,风度翩翩威武雄壮,腰间佩着鱼肠名剑。想要寻求千里马帮助建立功业,先要把马眼中的光彩识辨识辨。腾黄骏马闲置,只能暂时拴系,因为仙人登上彩楼,还有乘骑之时。驾驭骐骥的马吏,本应备鞭候侍,究竟为何,却把他贬遣到边远之地?汗血马从西域来到帝王的官苑,随着銮舆摇动玉珂,谁不称羡?如果是被方士乘骑,走在海边,人们以为是匹青骡,谁投青眼?汉武帝祈求长生,迷恋神仙,让方士烧金炼丹,只得到一缕轻烟。御马棚里饲养的全是痴肥的凡马,这种马啊,又怎能懂得驰上蓝天?

注释

    注释龙:这里指骏马。
    连钱: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。
    韂:也叫障泥,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。
    金鞭:以金为饰物的马鞭。
    腊月:农历十二月。
    天街:京城里的街道。
    雪似盐:《世说新语言语》:
    公欣然曰:白雪纷纷何所似?
    兄子胡儿曰:撒盐空中差可拟。
    蒺藜:植物名,实有刺。
    周天子:指周穆王。
    玉山:神话中的山名。《山海经》: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。
    鸣驺:前呼后拥的驺从。驺,古代养马兼管驾车的人。
    赤骥:指火红色的马,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之一。
    房星: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
    本是星:一作是本星,一作本是精。《瑞应图》
    说:马为房星之精。古人迷信,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,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,故言房星是本星。
    瘦骨:清瘦的骨头。
    铜声:铜器发出的声音,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。
    大漠:广大的沙漠。
    山:一作沙。
    燕山:在河北省。一说为燕然山,即今之杭爱山,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。
    钩:古代兵器。
    何当:什么时候。
    金络脑:即金络头,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。
    踏:走,跑。此处有奔驰之意。
    清秋:清朗的秋天。
    骨查牙:形容马瘦骨嶙峋。查牙,错出不齐貌。
    粗毛:马瘦则显毛粗。
    花:指斑驳的毛片。
    鬣:马颈上的长毛。
    发:马额头上的毛。
    长麻:制作马络头的一种材料。
    西母:即传说中的西王母。
    阑:残尽。
    东王:即传说中的东王公,又名东皇公。
    君王:指称帝王。
    燕:通宴。
    拽:拉。
    赤兔:骏马名。吕布的坐骑。《三国志魏志吕布传》:布有良马日赤免。
    南朝宋裴松之注:
    时人语曰:人中有吕布,马中有赤兔。
    吕布:字奉先,东汉时九原(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)人,善弓马,臂力过人,时号飞将。《后汉书》卷七五、《三国志》卷七皆有传。
    果下马:一种非常矮小的马,因乘之可行于果树之下,故名。
    羁策:驾驭、驱使之意。
    蛮儿: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。
    去:一作死。
    飂叔:相传是飂国国君飂叔安的后代,名董父,善于养龙。见《左传昭公二十九年》。
    豢:饲养。
    龙:指骏马。
    栈:马棚。
    榜:船桨。
    乌江:在今安徽和县东北。项羽自刎于此。一作江东。
    神骓:神骑的乌骓马,项羽的坐骑。骓,毛色黑白相杂的马。
    君王:一作吾王。
    内马:宫禁中的马。
    宫人:宫女。一作官人。
    鞯:马的鞍垫。
    刺:绣。
    麒麟: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。
    午时:一作年时。
    蹭蹬:困顿,遭受挫折。
    溘:依着、迎着之意。
    批竹:比喻马的耳朵如削尖的竹子。
    攒耳:谓两只耳朵聚拢向上。
    桃花:马的毛色状如桃花斑点。一说白毛红点的马谓之桃花马。桃花马也是一种良马。
    搅阵:冲破敌人的阵营。
    借:帮助。
    宝玦:其状如环而有缺口的玉饰。
    侠骨:指勇武仗义的性格或气质。
    堆金句:语本《战国策燕策一》,战国时郭隗以马作喻,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,说古有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马,三年未得,其侍臣主动求寻,三月后以五百金买一死骏马之首,于是不到一年,得千里马三匹。
    楚襄王:即战国时楚顷襄王芈横。
    香幞:即香罗帕。平时盖在马鞍上,骑时则去掉。
    赭罗:红褐色的罗纱。
    盘龙:弯曲着的龙。
    蹙:指用金丝银线把丝织品刺绣成皱纹状。这种丝织品叫蹙金。
    陌:田间小路。
    逢春:遇着好时机。
    桓公:齐桓公,春秋时齐国国君,名小白,曾经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是当时有名的霸主。
    伏虎威:据《管子小问》载,齐桓公有一次骑马出猎,有只老虎见后躲藏起来。桓公问是何因,
    管仲说:这匹马象驳,驳食虎豹,所以老虎吓得疑惧不前。
    沟陇:山沟野地。喻指处在卑下的地位。
    看取:看。取,动词词尾。
    拂云:掠云。
    唐剑:唐朝的宝剑,这里喻指灭隋战争中以李世民为首的军事武装。
    隋公:原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的爵号,这里代指骑过骏马拳毛的隋朝高级将领。
    拳毛:指拳毛騧,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所获的骏马。此马后被雕刻成石像,成为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。
    金甲:指披在战马身上的铠甲。
    飘风:迅疾的旋风。
    王琦注:《说文》:飘风,回风也。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。捉飘风即追风之意。
    颴风:迅疾的旋风。颴,一作飘,一作飙。
    王琦注:《说文》:飘风,回风也。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。捉飘风即追风之意。
    白铁:白亮的铁刀。
    锉:细切。
    青禾:青嫩的禾苗。
    砧:指垫以切草的砧板。
    莎:莎草,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呈线形。
    小颈:小巧美观的马。
    金埒:富贵人家的跑马场。
    伯乐: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,姓孙名阳,以善相马著称。
    旋毛:拳曲的马毛。《尔雅释兽》郭璞注引《伯乐相马法》
    曰:旋毛在腹下如乳者,千里马。
    只今:如今。
    掊:克减,克扣。
    白草:牛马爱吃的一种草。
    蓦:超越,跨越。
    萧寺:即佛寺。相传梁武帝造佛寺,命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寺,后因称佛寺为萧寺。
    驮经马:汉孝明帝夜梦金人,傅毅说这金人就是佛,明帝乃派人去天竺国,以白马驮经而归,并立白马寺于洛阳雍门西。
    元:原的本字,即本来、原来之意。
    竺国:即天竺国,印度的别称。
    善相:即佛家所说的清净慈悲的妙相。
    章台:街道名。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隅。汉代京兆尹张敞罢朝会,曾走马过章台街。这里代指官场。
    重围:指双重围绕的腰带。
    燕尾:指拖垂的带头之末端犹如燕尾的分叉。
    鱼肠:宝剑名。一谓极小之匕首,可藏置于鱼腹中者;一谓剑之文理屈曲若鱼肠者。观李贺诗意,当指后一种。
    千里脚:指日行千里之骏马。犹言千里足。
    眼中光:据《伯乐相马经》和《齐民要术》载,能在马的目瞳中映出人的头和足的,闪着紫艳光的是千里马。
    系:拴置。
    腾黄:神马名,又名乘黄。
    仙人:这里指唐宪宗,因宪宗曾自称为仙人。
    上彩楼:相传神仙喜居彩楼之上,这里喻指唐宪宗居于皇位。
    须鞭:备鞭以待。须,等待之意。
    玉勒:用玉装饰的有嚼口的马笼头。
    玉勒吏:指马吏。这里指驾驭之臣。
    谪:贬遣。
    高州:地名,唐代属岭南道,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附近,当时地多瘴疠,谪宦者多居之。
    汗血:古代的一种骏马名。
    鸾:指鸾舆,天子所乘之车。
    玉珂:指缀在马络头上的玉饰。
    少君:李少君,汉代方术之士。《史记孝武本纪》中有关于他的记述。
    青骡: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引《鲁女生别传》
    曰:李少君死后百馀日,后人有见少君在河东蒲坂,乘青骡。帝闻之,发棺,无所有。
    武帝:汉武帝刘彻,汉景帝之子,《史记孝武本纪》谓其尤敬鬼神之祀,《汉武内传》称其好神仙之道。据《汉书武帝纪》载,武帝又喜爱西域汗血马,使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,得马甚众。
    烧金:谓烧炼金石药物以制丹,迷信者认为服之可以长生。
    厩:马棚。
    肉马:痴肥的马,凡庸的马。

赏析

   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,直言本意,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。起句平直,实在没有多少诗味。
    次句「房星本是星」,乍看起来象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。「房星」指马,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,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。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,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,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。诗只四句,首句平平,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,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,没有价值。但如细细咀嚼,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,只是意在言外,比较隐晦曲折。《晋书·天文志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「房四星,亦曰天驷,为天马,主车驾。房星明,则王者明。」它把「房星」和「王者」直接联系起来,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、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。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,那么,王者不明,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。这是一种「渗透法」,通过曲折引申,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。
    三、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。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,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,那么,后二句恰恰相反,它们绘声绘影,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。李贺写诗,善于捕捉形象,「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」,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。「瘦骨」写形,表现马的处境;「铜声」写质,反映马的素质。这匹马瘦骨嶙嶙,显然境遇不好。在常人的眼里,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,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,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。「向前敲瘦骨,犹自带铜声。」尽管它境遇恶劣,被折腾得不成样子,却仍然骨带铜声。「铜声」二字,读来浑厚凝重,有立体感。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:铜声悦耳,表明器质精良,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,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、可见、可感、可知的物象。「素质」原很抽象,「声音」也比较难于捉摸,它们都是「虚」的东西。以虚写虚,而又要化虚为实,的确很不容易,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,形象化技法之高妙,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。尤其可贵的是,诗歌通过写马,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。诗人怀才不遇,景况凄凉,恰似这匹瘦马。他写马,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。

作者简介

    李贺(公元790年——816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福昌(今河南宜阳)人,留下了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,“雄鸡一声天下白”,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等千古佳句。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。因父亲名为晋肃,与进士同音,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。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,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,留在京城。李贺本来胸怀大志,性情傲岸,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,感到十分屈辱,就称病辞去官职,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。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,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,出外寻找灵感。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,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,所以后人常称他为“鬼才”,创作的诗文为“鬼仙之辞”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贫寒家境的困扰,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,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,年仅27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