蒸腾

蒸腾 zhēng téng

(动)(气体)往上升:热气~。

详细释义

拼音: zhengteng

拼读:知(zhi1)鞥(eng1),蒸(zheng1)|特(te1)鞥(eng2),腾(teng2)

五笔: abeu

语法:

语法:

近义词

汽化  蒸发  沸腾  蒸散  

反义词

凝结  

用蒸腾造句

【0】天气,依旧炎热,秋阳炽烈而明媚,周遭蒸腾着一股焦热而炙烤的气息。

【1】湖面上水汽蒸腾,周围的景致好像笼了一层轻纱。

【2】退化梭梭的蒸腾速率随著温度的增加以乘幂的形式增加。

【3】试验研究了人工湿地园中泽泻沼泽植物蒸腾特性的日变化。

【4】水汽蒸腾,状如霓虹,萦带七彩,不断旋转,状如一把巨伞,撑天柱地。

【5】我很想看到渐次泛白的黎明时分的天宇,想喝热气蒸腾的牛奶,想闻树木的清香,想翻晨报的版面。

【6】植物从土壤中汲取水分,然后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再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。

【7】化腐为奇!那种枯败之意,顿时一扫而空,换来的是生机勃勃的灵泉,喷吐霞光,氤氲蒸腾,瑞条千条,绚烂无比。

【8】触杀性杀螨杀虫剂,它在植物体内无内吸作用和蒸腾作用。

【9】蝉鸣聒噪,草木葱茏。大地蒸腾着新鲜而潮湿的热气,似乎每颗水蒸气里都包含着年轻而躁动的生命。

【10】远处的雅丹土丘,在蜃气蒸腾的背景下,如高楼林立的城市,像破浪前行的舰队。

【11】结果表明,林木蒸腾耗水量和材积年产量均随供水水平的高低而增减。

【12】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中释放水分。

百科

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(主要是叶子)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,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,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,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,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。植物幼小时,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。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下列三点: 1.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,特别是高大的植物。 2.由于矿质盐类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,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,那么,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。所以,蒸腾作用对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是有帮助的。3.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。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,大部分能量转变热能,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,叶温过高,叶片会被灼伤。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。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,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,称为角质蒸腾cuticular transpiration);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,称为气孔蒸腾(stomatal transpiration)。角质层本身不易让水通过,但角质层中间含有吸水能力强的果胶质,同时角质层也有孔,可让水分自由通过。角质层蒸腾和气孔蒸腾在叶片蒸腾中所占的比重,与植物的生态条件和叶片年龄有关,实质上也就是和角质层厚薄有关。阴生和湿生植物的角质蒸腾往往超过气孔蒸腾。[1]董光荣.-[J].中国科学:B辑,1988,6:633-642.[2]董学军 张新时 等.-[J].植物生态学报,1997,21:208-225.

Arr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