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立之年

而立之年 ér lì zhī nián

三十岁的代称。多表示人到了三十岁,学有所成,可以自立。

详细释义

拼音: erlizhinian

拼读:儿(er2)|了(le1)异(yi4),立(li4)|知(zhi1)|讷(ne1)衣(yi1)啽(an2),年(nian2)

五笔: DUPR

语法:

语法: 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

例句

到了~的姐姐,更加勤奋好学。

近义词

三十而立  当立之年  

用而立之年造句

【0】他刚到而立之年,就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

【1】到了而立之年的姐姐,更加勤奋好学。

【2】我因家境穷困,所以而立之年仍然中馈犹虚。

【3】他还未进而立之年,却成天暮气沉沉,一副老人的神态。

【4】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发奋读书,所以他在后来创作了不少作品。

百科

而立之年,汉语词语,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、学识自立、事业自立的年龄。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,用于男性。“而”是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,在“三十而立”中承接“三十”,但说“而立之年”,则无所承接。因此,离开“三十”,把“而立”二字切出来单独用很牵强,不如说“当立之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