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祖 tài zǔ
开国皇帝的通称遵太祖法。——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太祖 tài zǔ
开国皇帝的通称遵太祖法。——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拼音: taizu
拼读:特(te1)爱(ai4),太(tai4)|资(zi1)五(wu3),祖(zu3)
五笔: dypy
语法:
语法:
【0】这瓷碗,我太祖用过的,可说是传家之宝。
【1】乘五代乱极,宋太祖起于介胄之中,拥兵政变而践九五之尊。
【2】太祖赏赐诸子良马,惟其所择,宪独取驳马。
【3】天子七庙,三昭三穆,与太祖之庙而七。
【4】摭其阴事以奏之,太祖遂疑之。
【5】兄弟五人,长兄匡济,早亡;次兄匡胤,太祖;三兄匡义,即太宗;五弟匡赞,幼亡。
【6】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,受禅于周,广南、江南、荆湖、西川,一举而下,罢诸侯之兵,革五代之暴,垂八十年,天下无祸乱之忧。
【7】太祖尊礼刘基,尝称老先生而不名。
太祖,指先祖称谓,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;太祖父。见《尔雅·释亲》:“生己者为父母,父之父为祖(即祖父),祖父之父为曾祖,曾祖之父为高祖,高祖之父为天祖,天祖之父为烈祖,烈祖之父为太祖,太祖之父为远祖,远祖之父为鼻祖。”魏晋以后,特别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,用“祖”作为庙号已经泛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