匹夫之勇 pǐ fū zhī yǒng
匹夫: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,现泛指普通百姓。指毫无智谋,单凭个人力量蛮干的勇气。
匹夫之勇 pǐ fū zhī yǒng
匹夫: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,现泛指普通百姓。指毫无智谋,单凭个人力量蛮干的勇气。
拼音: pifuzhiyong
拼读:坡(po1)蚁(yi3),匹(pi3)|佛(fo1)乌(wu1),夫(fu1)|知(zhi1)|衣(yi1)塕(weng3),勇(yong3)
五笔: AFPC
语法:
语法: 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吾不欲匹夫之勇也,欲其旅进旅退也。”
这种时候不能逞~,要认真考虑一下对策。
【0】暴虎冯河就是匹夫之勇,是无法成大事的。
【1】打仗要讲究策略,光有匹夫之勇是不够的。
【2】这种时候不能逞匹夫之勇,要认真考虑一下对策。
【3】萧摩诃气冠三军,当时良将,虽无智略,亦一代匹夫之勇矣;然口讷心劲,恂恂李广之徒欤。
【4】国难当前,让我们化匹夫之勇为无坚不摧的大力量。
【5】临事要戒慎小心,不是光凭匹夫之勇就能解决问题。
【6】那只是匹夫之勇,不值得我们讨论。
【7】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样的区别?
【8】这种隻身潜入匪窟的做法,根本就在逞匹夫之勇,是徒劳无功的。
【9】做事不能逞匹夫之勇,要讲求方式方法。
【10】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,常喜欢逞匹夫之勇,滋生事端。
【11】此种平日爱逞匹夫之勇的人,一旦有事,必先落荒而逃。
【12】我看他少年老成,与时下好逞匹夫之勇的年轻人不同。
【13】这种天气出海是匹夫之勇的。
【14】我常常有匹夫之勇的一瞬。
【15】和歹徒搏斗,不能只凭匹夫之勇,而要呼叫公安干警或同周围的人一起和其斗争。
匹夫之勇,汉语成语。拼音:pǐ fū zhī yǒng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。出处 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。
勇冠三军 -> 军法从事 -> 事在萧墙 -> 墙高基下 -> 下笔成文 -> 文修武备 -> 备尝辛苦 -> 苦中作乐 -> 乐嗟苦咄 -> 咄咄书空 -> 空拳白手 -> 手高手低 -> 低头哈腰 -> 腰金衣紫 -> 紫绶金章 -> 章台杨柳 -> 柳烟花雾 -> 雾阁云窗 -> 窗间过马 -> 马首欲东 -> 东播西流 -> 流连忘反 -> 反面文章 -> 章决句断 -> 断子绝孙 -> 孙康映雪 -> 雪案萤灯 -> 灯蛾扑火 -> 火烧眉毛 -> 毛发之功 -> 功一美二 -> 二竖为虐 -> 虐老兽心 -> 心花怒放 -> 放歌纵酒 -> 酒馀茶后 -> 后手不接 -> 接踵而至 -> 至死不逾 -> 逾墙越舍 -> 舍己成人 -> 人人皆知 -> 知遇之恩 -> 恩深义重 -> 重光累洽 -> 洽闻强记 -> 记功忘失 -> 失诸交臂 -> 臂有四肘 -> 肘腋之患 -> 患难与共 -> 共为唇齿 -> 齿剑如归 -> 归心似箭 -> 箭拔弩张 -> 张袂成阴 -> 阴阳惨舒 -> 舒眉展眼 -> 眼去眉来 -> 来者不拒 -> 拒之门外 -> 外宽内明 -> 明火持杖 -> 杖履纵横 -> 横眉努目 -> 目断魂销 -> 销神流志 -> 志在千里 -> 里丑捧心 -> 心焦火燎 -> 燎如观火 -> 火耨刀耕 -> 耕当问奴 -> 奴颜婢色 -> 色若死灰 -> 灰心丧意 -> 意望已过 -> 过为已甚 -> 甚嚣尘上 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