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痛不痒 bù tòng bù yǎng
既不疼也不痒。比喻批评、议论不能触及实质,未切中要害,不能解决问题。也作“不痒不痛”。
不痛不痒 bù tòng bù yǎng
既不疼也不痒。比喻批评、议论不能触及实质,未切中要害,不能解决问题。也作“不痒不痛”。
拼音: butongbuyang
拼读:波(bo1)悟(wu4),不(bu4)|特(te1)瓮(weng4),痛(tong4)|波(bo1)悟(wu4),不(bu4)|衣(yi1)肮(ang3),痒(yang3)
五笔: GUGU
语法:
语法: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不痛不痒;浑身上或寒或热。”
这篇杂文面面俱到,结果~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
【0】这篇评论文章写得不痛不痒,等于没写。
【1】你不能因为自己变成了一个不痛不痒的人,就去嘲笑那些爱恨分明的人。
【2】参加一些单位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,即使是自我批评,也大都不痛不痒,“启而不发”。
【3】这篇议论文,面面俱到,但不痛不痒,不能解决问题。
【4】模棱气象,养成不黑不白,不痛不痒之世界,误人家国,已非一日。
【5】狠狠打一次,让他长记性,然后好好和他说道理。你对他的教训不痛不痒,他肯定转身就忘了。
【6】你既然知道是他的不对,怎么在会上不严肃批评而只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算了呢?
【7】对于几个同学迟到的事,老师在班会上只是不痛不痒地批评了几句。